魏徵〔唐代〕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送元老西归
苏辙 〔宋代〕
次迟韵寄适逊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 〔宋代〕
再次韵答陈居仁二首
陈造 〔宋代〕
偈颂一百零四首
释绍昙 〔宋代〕
和赵周锡制干峡中韵四首
袁说友 〔宋代〕
瑞鹤仙·倚阑观四远
吕胜己 〔宋代〕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近尝示诗
陆游 〔宋代〕
为清隐打化僧说偈
洪咨夔 〔宋代〕
南康宴考试官致语口号
方岳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