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宁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作者《董以宁》的诗文

喜迁莺•江口有感和章无恤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回肠九折。正我问青天,君歌白雪。吞吐江潮,低徊画艇,分写吟笺几叶。

护说放怀依旧,不禁伤心畴昔。望处见,钟陵初造,将军孙策。

悲咽。君不见,吊古留题,拓遍金山壁。点缀烟涛,横吹芦荻,唤到弓腰初月。

还问千年寒照,曾见几朝兴灭。停舟处,有残山剩水,不堪评阅。

占春芳•金盆濯发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

待洗忽含颦。为檀郎、银剪留痕。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

忆江南•叩叩词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章台女,叩叩结新欢。堂下每迎花底笑,人前私向镜中看。

可许一生拚。

曲玉管•当年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靧面为容,簸钱学戏,当年彷佛应呼弟。便到韶华两八,不解嫌疑。

镇相依。花浪栏边,蝉纱帘内,香怀贴抱梳新髻。双觑菱花,曾将一笑酬之。

忍轻离。

此后堪悲,奈一旦、画舠南北,但闻鸿便传言,遥知已定婚期。

泪沾衣。悔当年两小,玉台曾未结红丝。到今日重逢,瞥地凝思。

南乡子•客舍集唐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回首一伤神。暮雨千家薜荔村。燕子不来花着雨,黄昏。

寂寞山窗掩白云。

归思欲沾巾。雨过山城见月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亲。

断续鸿声到晓闻。

霜天晓角•辛卯除夜 其二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楚天遥阔。亲署重重驿。应说小儿痴绝,久不见、斑衣曳。

还将墨汁。自写春联帖。并书小字悬门,道以宁、谨谢客。

凤凰阁•阁中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记桃花时节,携登香阁。小婢呼茶出莲幕。纵是愁难细说,说来防错。

抵多少、眼酬眉酢。

生怕人疑,故向窗前倚着。早见桃花已零落。妾命郎情,只恐似他都薄。

便无语、临风萧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一 元日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

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便床前、再欲听呻吟,除非梦。

椒花在,为谁颂。荔粉在,为谁奉。只扶携弱弟,麻衣悲恸。

从此屠苏怜最后,亲魂若在应犹共。为悯孙、还尽半杯休,牵牛捧。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三 元夕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月在团圆,却不道、今宵月半。尽处处、笙歌灯火,六鳌争战。

聊煮黄齑呼弟吃,为言吾母肠先断。念生前、曾未越中门,何曾看。

双条烛,烧将短。香一缕,行消篆。想慈亲若在,此时应倦。

妻子相看还有日,新魂独自思儿伴。好同来、早向穗帷眠,何须劝。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八 七月十五日

董以宁董以宁 〔清代〕

时值中元,为冥赦、十方追奠。记唐代、幡迎七圣,遍传宫殿。

吾母生平堪细数,料无罪过罹幽谴。又何须、佛会赴盂兰,今朝荐。

结欲解,钱缘线。啖欲饱,花簪面。总未能免俗,子情聊遣。

果得母兮同父在,算来只当家人宴。但空中、曾否一加餐,何由见。

© 2023 爱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