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荔枝图序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红色的丝绸,膜像紫色的薄丝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如果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不知道摘下三天内变化的人。

注释
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中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团团:圆圆的。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冬青:冬天是绿的。
华(huā)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
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实:果实。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
瓤肉:果肉·。莹白:晶莹洁白。
醴(lǐ):甜酒。酪(lào):奶酪。
去:消失。
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
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夏,当时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等省,唐朝时在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在北方难以觅到。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赏析

  这篇序文实是为荔枝图画写的说明,其说明对象是荔枝。作者运用说明从整体到局部、由外表到内核的说明顺序以及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层次明晰、详略得当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

  作者先从大处着笔,“荔枝生巴峡间”点明荔枝的生长环境,接着便从细微处对荔枝本身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加以具体说明。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这段用比喻描绘荔枝的文字:“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里采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使未见荔枝者借助以往的经验对荔枝产生具体的印象。“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完全可以借助帷盖、桂、橘、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十种可以感知的东西,获得对荔枝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一个比喻自然妥帖,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而对色、香、味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特点,仅用“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加以简要说明。最后点明作画时间、作画者、主持人及作序目的,略作交待即收住。

  全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小品。▲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您喜欢

题邸间壁

郑会郑会 〔宋代〕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帘燕子閒。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次答姚叔烟见怀之作六首 其一

陈恭尹陈恭尹 〔清代〕

相见将何待,诗篇只数来。九皋惭鹤和,千里羡龙媒。

日驭南行远,天心子半回。闻君理归棹,临发重徘徊。

过凤山高氏以榴实荐酒

张镃张镃 〔宋代〕

湾洄绿处昨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
京洛泓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
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
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

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王之道王之道 〔宋代〕

坐中强半是同年,赖有斯人席更圆。
跨马未须贪远道,举觞聊复望青天。
枯荷折苇三墩路,明月清风百丈船。
俯仰便成陈迹恨,须知此集不论钱。

小集

陆游陆游 〔宋代〕

乌桕遮山路,红蕖满野塘。病苏身渐健,秋近夜微凉。

杯酌随宜具,渔歌尽意长。儿曹娱老子,团坐说丰穰。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街上春泥踏始开,山人忽同供奉来。
老奴行迟报我晚,怒气欲拔庭中槐。
闻说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刘安若学仙,云中鸡犬事茫然。
早知官职乃如许,悔不人间差自贤。

凤衔杯

晏殊晏殊 〔宋代〕

柳条花纇恼青春。更那堪、飞絮纷纷。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斟绿酒、掩红巾。追往事,惜芳辰。暂时间、留住行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

送佛照光老赴径山

陆游陆游 〔宋代〕

大觉住育王,拗折拄杖强到底;佛照住育王,挑得钵囊随诏起。
从来宗门话,只要句不死。
说同说异庵外人,若是吾宗宁有此?日日风雨今日晴,万里春光入帝城;传宣江上走中使,开堂座下罗公卿。
御香霭霭云共布,法音浩浩潮收声。
报恩一句作麽道?常遣山林见太平。

诗一首

张定千张定千 〔宋代〕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 2023 爱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