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李煜〔五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沈腰:《梁书·沈约传》载:沈约 与 徐勉 素善,遂以书陈情于 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鬓:亦作“潘髩”,潘岳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晋《昭明文选》卷十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鉴赏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教坊的音乐是李煜平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词人心中的祖国;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词中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词人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您喜欢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 其一

曾几曾几 〔宋代〕

听说光州好,淮山是四邻。凝香无一事,奠枕有馀民。

世以文章著,朝须宠数频。西湖便归去,应不待班春。

郢中杂歌四首

吴国伦吴国伦 〔明代〕

忆自分茅日,王田半郢疆。
龙飞已三世,犹说内家庄。

久雨五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昔忧腹不谷,今恐耳生禾。
谁向卫公说,翻瓢莫太多。

摸鱼儿·道醉乡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盖竹庙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借榻丛祠日已曛,办看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空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晨兴散步和徐雪梅女士

曹家达曹家达 〔清代〕

晓凉露气浮苍藓,雨后波光泛绿池。啼鸟不知春去感,林阴如幕草如丝。

寿张方叔表弟

阳枋阳枋 〔宋代〕

闻说书台百世张,燕山来数窦家郎。
含容雨念侔焚券,正直生平等发藏。
丹桂香浮森驷马,碧梧翠织引双凰。
桦萝岁晚陪真喜,染得卿云烂有光。

岁莫太学宴集分韵得天字

王弘诲王弘诲 〔明代〕

玄冥送残腊,青陆启祥烟。报祀礼既彻,绎燕开宾筵。

百蜡尚一泽,斯义古来然。况当献岁初,阳和普尧天。

芳辰逗嘉会,庆赏非流连。太学徵故事,赓和有遗编。

以吾一日长,言念聚星缘。清晨肃虚馆,寮友罗英贤。

馂馀饫神惠,骀荡分春妍。忘形露悃愊,涤虑谢纷缠。

盘有椒花献,杯有竹叶传。佐食增家酝,经费俭缗钱。

酢酬既有秩,度矱胥无愆。酒半出素帙,探韵续新篇。

载手祈康爵,既醉歌万年。缅怀皇祖时,人文此地偏。

大烹隆鼎养,衿佩集蝉联。列圣久熙洽,儒风不昭宣。

旷典幸兹在,风韵同后先。吾道有深羡,温饱非所怜。

君看解嘲人,默然守太玄。亦有广文者,坐客寒无毡。

其人虽往矣,其名犹著焉。浅薄诚滥叨,酹酒诸公前。

愿言各努力,策足步英躔。帝德何能报,沧海输涓涓。

稽首陈三雍,弦歌畅八埏。

题洋菊四十四种 其十 密蜡莲

弘历弘历 〔清代〕

层层千叶攒,其大盈周尺。堪方君子花,肯共王孙陌。

寄题洪州华林胡氏书斋

魏野魏野 〔宋代〕

江僧昨日到茅斋,曾向华林挂锡来。
因说胡家宗族盛,御书楼对义门台。
© 2023 爱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