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 韩愈〔唐代〕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平公主当年想占尽春色,把自己山庄的亭台楼阁筑得高过城闉。
要想知道山庄前面的花木还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也不属于他人。

注释
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
占春:占尽人间春光美色。
台榭(xiè):亭台楼阁。
城闉(yīn):城门外层的曲城。
南山:指终南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三为博士时。作者所游太平公主山庄的故址,他通过写太平公主大肆修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讥讽她的奢华和贪欲,便作下该首诗。

赏析

  第一句“公主当年欲占春”是写“公主当年”的事。这是指公主凭借其权势,围地为庄,要想独自占有长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这当然是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过去的事情,所以诗人用了“当年”,诗一开头就点出此事已经过去,言外之意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即借古讽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否则,既使有这个野心想“欲占春”也没有这个胆,也只有武则天的女儿才会有如此野心和斗胆,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则更是精妙绝伦、警辟含深奇崛之语,钱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却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话,就是痴人说梦话了。这里本来是指太平公主大兴土木。建山庄别墅。可诗人不正面说建别墅山庄,却偏说“欲占春”,写得何等意味深长,连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过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个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个太平公主人,简直就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骄横贪婪的嘴脸,欲壑难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见血,酣畅痛快。

  第二句“故将台榭压城闉”仍然是写“当年”事,仍然是诗人游览故地发生的故事。在绵延数十里的长安城附近山庄别墅中,建的亭台楼阁要比帝都长安的城墙还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这样大兴土木,这样奢侈,这样野心,这样贪婪,这样放肆,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压”和“故”,“压”是超过。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台榭”超过帝都长安城。言外之意,不仅是亭台楼阁规模大得惊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势力之大乃炙手可热。一个“压”字写出多少要说而说不尽的含义,只在一字中,尽显诗人功底之风流。“故”是有意,当然是要建造的亭台楼阁在长安豪华无双了,言外之意,是公主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至极。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继续描写庄园别墅规模之大,绵延数十里,直到终南山,山庄之广袤一眼望不到边,无涯无际,林木繁茂,绿海茫茫。前句不疑故问,后句以“不属人”给以回答。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人间多有不平事,有钱有势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连春天也想霸占,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现实:现在是诗人“游”山庄,山庄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又正值山花烂漫的春天,诗人就脱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前句故设疑问,并不正面回答,转而融情人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写出了“直到南山不属人”,偌大的林海,广袤无际。景色是翠绿动人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眼前的广袤山庄,正好象征着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倒台之迅速与太平公主当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诗人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巧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对诗人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诗人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谴责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蝶恋花 次韵答魏鹏举

刘敏中刘敏中 〔元代〕

五日祥风十日雨。国泰年丰,天也应相许。见说少年行乐处。青楼宛转低琼户。城市笙箫村社鼓。何碍狂夫,醉里闲诗句。明日南山携酒去。

江城子(中秋忆举场)

逸民逸民 〔宋代〕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战枪。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题寿居仁独说图

楼钥楼钥 〔宋代〕

向来八万四千偈,舌端辩才若翻水。
山空月落说向谁,不如出口入吾耳。
当时受者亡是公,乌有先生子虚子。
我却曾见语录来,只有空空数张纸。

秋荷效李锦瑟 其一

凌义渠凌义渠 〔明代〕

粉悄香乾烂不收,晚汀风薄暗垂头。勾人嫩喘红儿泪,蘸客伤心玉姊愁。

翠袖自支斜照湿,零钿从泛晓萤留。依稀欲梦寒塘月,怕碾香魂半面羞。

木兰花慢 和陈思济 洞霄诗集卷九

刘元刘元 〔元代〕

问神仙何处,寻溪路,水声寒。此福地灵岩,西南天柱,洞府名山。翠蛟对谁或舞,更岩飞、龙凤骇人看。见说丹成仙去,当年跨鹤乘鸾。浮生贪胜似棋残。一著省时难。便采药眠云,吟风对月,醉酒长安。一任流行坎止,又何须、汩汩利名间。试与林泉相约,几时容我投闲。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 其三

邝露邝露 〔明代〕

帝赉傍求复旧京,中台星正紫微营。九天素女云中侍,万国黄舆日下平。

棘水投纶苍兕啸,桐圭分土羽凰鸣。历阳沸井寻常见,唯问荥河几度清。

于飞乐·休休得也

宇文元质宇文元质 〔宋代〕

休休得也,只消更、一朵荼蘼。

黄仲本自浙西漕幕得倅临安暂往寓居德清遽然

虞俦虞俦 〔宋代〕

外台宾幕始知名,见说君王念老成。
此去监州真有命,向来相国讵忘情。
吾侪老矣难为别,世路悠然莫计程。
强说从来还信否,一篙春水片帆轻。

颂古三十一首 其十

释玿释玿 〔宋代〕

此儿活计口皮边,点著风驰与电旋。谩说镇州萝卜大,何曾亲见老南泉。

水龙吟 甲申七月二十六日,偕王居仁仲武小

许有壬许有壬 〔元代〕

洹堂半月三来,小庭日见添佳致。苍稂疏瘦,黄葵高洁,玉簪清丽。林影波光,新晴景物,嫩凉天气。对溪山如此,田园归去,除诗酒、浑无事。烂漫乡邻鸡黍,比当年、鼎烹加味。古今都说,浮云春梦,功名富贵。何事迷途,直临老境,才寻平地。把尘寰休问,菊花行绽,请重来醉。
© 2023 爱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