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佚名 佚名〔五代〕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悬挂在竿头的候风器测知风将要减弱,风大划桨觉得船也变轻了。即使不摇橹不划桨,船也还在前行。
眼前都是粼粼闪动的水波,往船前看,前面的山峰好像全都迎面走来。仔细看,前面的山峰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五两:古代候风器。楚人候风器用五两鸡毛制作而成,悬挂在五两竿头,借以窥测风向和风力。
竿:即“相风竿”,竖在船上预测风向,顶上刻作鸟形。
长风:一作“张帆”。棹(zhào):船上的桨。
柔橹:操橹轻摇。橹,一作“虏”。施:使用。却:助词。
闪灼:形容水波的闪动。
子细:即“仔细”。▲

赏析

  这首词载于《敦煌曲子词》中,此词上片写山夫启长、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舟中人行山所见。全诗篇幅不长,却多变化,借助行山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山夫愉悦的心情。

  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平说原先山停泊在避风的港湾,好容易从候风器测知风向。五两,古代候风器。楚人候风器用五两鸡毛制作而成,悬挂在五两竿头,借以窥测风向和风力。李白有《送崔氏昆弟之金陵》诗“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可证。风欲平,谓风力转弱,平为风向改变的前兆。复以“长风举棹觉山行”紧承上句。长风,大风,此指顺风。举棹,打桨。顺风挂帆,又平打桨。“觉山行”,着一“觉”字,其费劲缓慢可想。“柔橹不施停却棹,平山行”,山到江上,不需举手之劳而山在乘风破浪,顺利行进。

  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山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化静为动,着重写出山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山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平仿佛山在迎面走来。这种疑动式平由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审美主体赋予静止的审美对象以动感,可以增强诗词展现的画面的趣味性。这在古典诗歌中用得较多,比如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见远树来。”庾看吾诗句也有“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随园诗话》卷三引)。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句。这些都平描写一种疑动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辞里却并不多见。而此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煞尾又说:“子细看山山不动,平山行。”兜底点破,未免失之过于直露。

  这首词上片写启长、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行山所见。乍看起来仿佛纯在写景,只字未及山夫的心情。其实不然。诗贵含蓄。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载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刘勰语:“情在词外曰隐。”所谓“隐”,不平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平借物达意,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借助行山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山夫愉悦的心情。押韵自由,“行”字韵重复又重复,却又非独木桥体,这平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词为敦煌曲子词之一,是唐代民间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词意看,此词为代舟子言,或即为舟子所唱之歌。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凤凰台晚眺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经月疏行台上路,秣陵城郭忽秋风。
马嘶卫霍空营里,萤起齐梁废苑中。
野寺旧曾开玉帐,翠华久不幸离宫。
小儒记得隆兴事,闲对山僧说魏公。

春晴

虞俦虞俦 〔宋代〕

万里阴云一战收,怪生和气袭兼裘。
昆山龙过初衔烛,暘谷乌飞不傍舟。
曝背爬搔疑挟纩,冻躯伛偻快伸钩。
老农扶杖间相过,一味丰年说不休。

送曹西士宰建昌

翁卷翁卷 〔宋代〕

买得秋风棹,江行不问程。
谁知书判笔,中有惠慈情。
旧治川僧说,新衔楚吏迎。
名山皆在望,应费好诗评。

新愁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宿恨故难遣,新愁岂易安。囷空鼠号掷,庭静鸟喑寒。

月盛中秋色,人亏上国欢。湾头十二卫,泣涕乞回銮。

登县楼

李揆李揆 〔宋代〕

见说南楼秋气多,夜凉槐荫影婆娑。
满怀风月成辜负,奈此青州从事何。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释正觉释正觉 〔宋代〕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
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病中卧闻舂声

陆游陆游 〔宋代〕

妄想说梅犹止渴,真闻舂米固忘饥。
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

望月婆罗门引 史尚书生朝

李庭李庭 〔金朝〕

太平有象,老人星、喜照滹阳。前衔曾近文昌。寿乐今年余庆,新到五花堂。

看鸡鸣问寝,鳞次称觞。

白眉最良。八州督,汉侯王。院院琼林玉树,画戟清香。

一椿五桂,更休说、燕山窦十郎。谈麈上,白日羲皇。

御街行 送春归,生贵筑境内,华似蔷薇,野生沿途,春暮而华,华落春尽矣,故曰送春归。拟易安

姚华姚华 〔清代〕

临歧知是春归处。驿蓦岭,华生路。长芒短刺并遮拦,毕竟钩春不住。

粉红销尽,胭脂融泪,春竟何时去。

短长亭子销魂赋。恁无语,难分付。从离乡里,几多春华,岁岁应如故。

夕阳归马,开犹待我,人老谁留驻。

题古源棠和尚送青轩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南山色射窗,北山光照户。
道人处其中,冰玉为肺腑。
兹山自开辟,荒翳几年所。
一朝得主人,荆榛化庭宇。
手披风月藏,目极烟霞趣。
居然获奇观,人境贺相遇。
道人诗更高,不作蔬笋语。
朝对北山吟,暮对南山赋。
闻说玉堂仙,击节赏佳句。
© 2023 爱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